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黄土高原正在发生的惊天巨变)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8 08:04:2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多少年来,人们从土地中获取五谷和蔬菜瓜果,从中汲取生命所需的营养物质。


土地,是人类创造和改变世界的工具。天地初开,混沌一片,人类先祖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建立了属于人类最原始的家园。


从茹毛饮血,到现代文明;从被动向大自然索取食物,到主动种植各种粮食蔬菜,人类在与土地的偎依与和谐共处中,一路走来,历经风雨几千年。



中华民族,以农业立国,自古便是世界闻名的农业大国。黄土高原,便是我国可耕种土地中很特别很重要的一部分。


从曾经的黄土漫漫,到如今的生机盎然,从最原始的洪荒之地,到充满现代气息的楼厦林立,黄土高原上正在发生着惊天巨变。


而它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沧桑恢宏的中国之变,是上下5000年文明所浸染出的历史变革和社会变迁。



黄土高原的前生今世


说起黄土高原,给人的印象便是:漫山遍野堆积的黄土,环境艰苦、条件恶劣,一派贫瘠荒凉的景象。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中部偏北部,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一片被黄土覆盖的区域。


它横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宁夏等地。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特点,形成了黄土地特有的人文景观,衍生出奇特的“窑洞文化”和像黄土高原的土坷垃一样朴实奔放、情真意切的“信天游”民歌。



众所周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样,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经过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土质松软肥沃,土壤中营养充足,最是适合开垦和耕种。


人们在这里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发展农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和属于农耕时代的文明。


这片朴实的黄土地,不仅滋养了人们的身体,也让他们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种和劳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农业耕种体系和地方文化体系。


后来人们为了发展农业、壮大族群,就开始毁林为耕,伐木建屋。



再加上开林修路、挖煤采矿等人为因素,这里的地面植被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这就导致从中亚、蒙古等地的沙漠戈壁吹来的风被阻隔的压力大大减小,于是这些风裹挟着黄沙吹到这里,长年累月,黄沙越积越多,颗粒也越来越细,渐渐就变成了黄土。


而且由于气候原因,夏季雨水频发,水流将松软的黄土从这个地方冲向那个地方,长此以往,便使地面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形态。


以前看过一个关于甘肃人文生活的纪录片,整个片子的背景就是满眼的黄色,荒凉而贫瘠。


人们住在家徒四壁的黄土窑洞里,衣着破旧的孩子们在黄土堆旁跑来跑去,每个人都有着两个代表高原特色的红脸蛋。



时不时地可以看到塌了一半的被遗弃的窑洞,倔强地守在人烟稀少的黄土地上,让人不由得生出一种苍凉悲壮之感。


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地方太穷了。一眼望去,全是连绵不断的黄土堆,一点绿色也没有。


只有黄——单调而贫瘠的黄,苍茫而悠远的黄。


这里只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


除了大片大片的黄土,这里还有山地、河谷、平原、丘陵、沟壑。


但在最初的最初,黄土高原并不是沟壑纵横、黄土漫天,而是植被丰富、绿意浓浓的森林和草原。



这里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占全国首位,所以黄土高原也被称为“乌金高原”。


随着人类的加入,植被渐渐被破坏,长时间风力和洪水的侵蚀,森林和草原被黄土和沟壑所替代。


森林的绿色变成了沙漠的黄色。


由于缺少森林的拦阻,当狂风刮过,黄土地上便扬起漫天尘沙。


黄土高原成了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人们不得不迁移到其他地方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黄土高原的环境改善成了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70多年来,国家通过坡面治理、退耕还林和有目的、有控制地进行开采等措施,大力增加地貌改观和森林还原的力度,使黄土高原的植被面积一步步扩大。



以陕西为例,对于黄土高原沙化治理工程,当地政府实行“两手抓”的政策。


一方面,通过修筑淤地坝、修鱼鳞坑、种植旱作梯田等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通过退耕还林等方式举行沙地绿化工程,对黄土高原进行植被覆盖。


双管齐下的治理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1999年到2019年的10年间,陕西的土地沙化治理率达到了93.24%。



陕西这片土地上的黄土高原已经由黄色变成浅绿,并向深绿发展。


1999年之前,我国黄土高原的植被率为31.6%,2019年翻了一倍,达到63.6%。


随着我国黄土高原沙化治理工程的持续推进,这片土地上正经历着惊天巨变。


然而,这样的变化,又何尝不是中国的沧桑巨变呢?



生命轮回中的历史变迁


黄土高原由森林草原变为荒漠一片,又由荒漠一片重新变回绿意盎然,仿佛是一个生命的轮回。


在这“绿——黄——绿”的转变过程中,人类社会也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从阶层有别到人人平等的历史进程。


自古以来,吃饭就是人类的头等大事。只有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和心劲去做其他想做和该做的事情。



倘若没饭吃,人的生命都无法存活,又谈何生存与发展呢?


在原始社会,人们只能用石头、树枝做成简易的工具来猎杀动物,然后食其肉以维持生命,并取其皮毛以避寒。


这个时期的人们,最大的生命挑战就是:活着,不被饿死。


他们整天劳作,只是为了一口吃的,所以他们很多时候会为了一只猎物而大打出手。


后来人们的头脑变得聪明,开始制造各种石器,以改变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这个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思考吃饭之外的其他事情。


在黄土高原的森林草原时代,其优厚的自然资源和舒适的气候环境吸引着在中国大地上为了生计四处奔波的原始人类。


大约6000-7000多年前,人们在渭河平原一带定居下来,开垦土地,种植菜蔬,步入最原始的农耕社会。



大约在4000-5000年前,炎、黄二帝在黄土高原做了部落大首领,他们共同消灭了蚩尤,开创了华夏文明。


炎帝发明了刀耕火种,尝百草以入药,寻五谷以种植,并带领人们制造出了耕种用的农具,奠定了传统农业的基础;黄帝则统一了华夏部落,播种谷物草木,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从炎、黄二帝开始,我国开始进入了文明社会。


人们制造各种劳动工具,采集百种,种植蔬菜、瓜果、五谷,并建造房屋、纺织做衣、驾船出海,驯养狗、牛、羊等牲畜,建立了农耕部落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



在日常供应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养蚕、织布、制作衣服,整个社会向更高的文明迈进。


黄帝以后,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东周先后在奴隶制社会的舞台上粉墨登场。


在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的农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兴建了水利工程,制造并开始使用金属工具,出现了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商品交换形式也更为丰富和灵活。


东周时的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社会逐渐形成。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建筑学、天文学、医学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出现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艺术的杰出形式,创造了四大发明及制铁技术。


在这个时代,我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绚烂耀眼的东方文明,就像黄土高原的森林草原时代,有着绿意葱茏的勃勃生机,充满着生命的热情与活力。


随着帝国主义的侵入和掠夺,中华民族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往昔所积累和创造出的灿烂文明和辉煌成就被饿狼一样的西方侵略者肆意践踏和恶意掠夺。


再加上为了争取和平与解放而进行的历次战争的摧残,举国上下满目苍痍、支离破碎,处处都是残垣断壁,人民生活贫困潦倒、孤苦无依。



这就像是黄土高原的形成时期,从满眼绿意到黄土遍地,充满了破坏和叹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人民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励精图治,重建家园。


英明睿智的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以社会主义建设立国的决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从小农经济到计划经济,再到市场经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在黄土高原上拔地而起,这里的人们也住进了高楼大厦,沙化土地变成绿色聚宝盆,人们在国家的统一规划下植树造林,创造经济利益和生态价值,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建国7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突飞猛进,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从建立、毁坏,到重建、复兴,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何尝不也是一个生命的轮回?



变,就是进步和发展


黄土高原上堆积的,不仅仅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更是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明变迁。


它是路遥笔下的《平凡的世界》,是陈忠实刻画的《白鹿原》,是八百里秦川粗犷豪放的“陕西梆子”,是男男女女口中浪漫悠远的“信天游”。


历经沧桑的黄土地,不仅孕育了光彩夺目的华夏文明,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沧桑巨变。



从懵懂无知到知行合一,从朝代更迭到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统一,这片皇天后土知道,中国人民经过了怎样的磨难和艰苦卓绝的抗争。


土地,是中华民族的根;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魂。


黄土地,不仅滋养了祖祖辈辈土里觅食的农家人,还打磨出了沟沟壑壑间奔涌着的乡土人情。一捧黄土,就是一个沉甸甸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折射出的,都是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


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这里生老病死,在这里耕耘收获,也在这里起起落落。


他们,更新着思想,不遗余力地论述着生存和发展的伟大命题。


从几千年前为了生存毁林造地,到几千年后退耕还林,不仅是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黄土高原的地表颜色,由“绿”到“黄”,再由“黄”转“绿”,反映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苏醒,也代表着农耕社会中,人们对于土地的尊重和敬畏。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土地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虽然历史的变革催生了工业时代的财富增长和科技时代的高速发展,但人们对于土地的依赖,自始至终都没有变过。



当然,黄土高原所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着的、还未曾经历的变化和过程,都只不过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一个个缩影。


敬畏自然,在黄土地上营造绿色、环保的良性循环,倡导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以及后世子孙才能拥有一个山青水绿、鸟语花香、洋溢着田园风光和生态美景的幸福家园。




相关文章
蜂蜜可以拿来洗脸吗?本文告诉你
2024-12-25 10:45:39
电烤箱如何烤蛋糕 ?
2024-12-25 10:33:57
中国春节饮食习俗:过年吃什么?中国人过年饮食习俗解读,快来看看吧
2024-12-25 10:19:06
黑豆大枣水的功效 :中老年人要多吃,调养身体,气色更好
2024-12-25 10:04:41
翻糖蛋糕贵不贵 ?不能吃?你真的了解翻糖吗?
2024-12-25 09:4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