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8 08:34:58
说完了三坊,那就继续游览七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新修的门前有卓斌青撰、陈朱书的对联:
课学秋灯,书声喧里巷;
温诗春酒,豪语动枌榆。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在三坊七巷中,郎官巷现在的长度最短,只剩一百多米。宋朝时,一个叫刘涛的人住在这里,他的子孙都是郎官,巷名由此而来。其他六条巷都是笔直的,只有郎官巷是弯曲的,所以,据说当年它的长度列三坊七巷之首。
严复故居,就位于此。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在中国最早开放的前沿之一福建福州,在三坊七巷中游览严复故居,别有意味。严复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翻译家,他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的《天演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灌注于中国社会,至今不过时。
他出身于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无论是在中国学堂还是英国普茨茅斯大学、格林威治海军学院,他认真研习,好学不倦;他思想通达,眼界开阔。他带着全新的思潮回到动荡下的中国,批判“君权神授”,提倡“尊民抑君”,提出救国主张。他曾是北洋水师的总教习,也是第一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出并完美践行的“信、达、雅”,是翻译界的圭臬,也是今天谷歌翻译这些人工智能努力的目标。
严复颇具传奇的一生,在1920年走入晚景。因哮喘久病难治,他回到老家福州休养。在今天鼓楼区郎官巷的这座不大的宅院里,他度过了人生最后一年的时光。
这里就是严复居住的地方。楼上是卧室,楼下是书房、客厅。
展室中的严复像,衣帽端正,气度非凡,眼镜后的一双星目,充满睿智。
严复就像一道流星,划过天空的瞬间,照亮了人们的思想和死气沉沉的世界。但他的一生,却也是矛盾重重,恰似这弯弯曲曲的郎官巷。
他曾积极倡导西学救国,翻译包括社会学经济学逻辑学等在内的8本西方科学著作;却告诉儿孙: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他曾在报上痛陈鸦片害民,自己却无奈染上烟瘾,因此告诫儿孙:人要乐生,以身体健康为第一要义。他曾大声疾呼废除八股,自己却参加四次科举,于是告诉儿孙:要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在福州这条如今看上去极不起眼的老巷中,中国近代一位在思想界产生过极大影响的老人合上了眼睛。
他把自己最后的灵魂永远放进幽静的郎官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