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6 15:33:08
1.邓州市的基本情况。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部,为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级市,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邓州市辖3个办事处、13个镇、11个乡、1个旅游管理区:古城办事处、花洲办事处、湍河办事处、罗庄镇、汲滩镇、穰东镇、孟楼镇、林扒镇、构林镇、十林镇、张村镇、都司镇、赵集镇、刘集镇、桑庄镇、彭桥镇、高集乡、九龙镇、张楼乡、白牛镇、夏集乡、裴营乡、文渠乡、陶营乡、小杨营乡、腰店镇、龙堰乡、杏山旅游管理区。截至2020年底,全市总人口185万人,常住人口124.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42.87%。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全球华裔邓姓发祥地、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诞生地。
2.邓州市的经济实力。2022年,紧紧围绕丹江口库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市区域副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发展定位,聚焦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深度融入南阳市委“一二三六十”布局,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经济社会呈现平稳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完成生产总值504.8亿元、同比增长5.3%,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南阳市第2位、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89亿元,总量居南阳市第2位;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9亿元,总量居南阳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54亿元,总量居南阳市第1位。
3.邓州市的城市荣誉。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中等城市、南阳副中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生态市、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市),河南省油料生产和优质烟出口重要县(市),中国辣椒第一市,河南省山羊板皮基地县(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河南省南阳黄牛繁育基地。
4.邓州市的交通条件。邓州市交通便利,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武汉、西安、郑州大三角和南阳、襄阳、十堰小三角中心部位,是承南启北、连结东西的轴心。距南阳、襄阳、老河口机场均在60公里以内,郑渝高铁、浩吉重载铁路、焦柳铁路三条铁路过境邓州,设有三个客运站、两个货运站;二广、邓保、沪陕、内邓高速环城,交通便利,物流四方。通用航空机场即将建设,立体交通格局全面形成。扎实推进人民路贯通工程、杏山大道提升工程。全长22.3公里的S244线(杏山—孟楼)建成通车,修建农村道路132公里,改造农村危桥26座,创建“四好农村路”46公里。
5.邓州市的城市建设。坚持古城复兴、新区建设和老城提质一体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年度综合考评排名南阳第二。平成门、西城墙、“突破口”景观广场、小草河游园、内城河景观、内外城河清淤等工程完工,迎旭门复建、团结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外城河河道景观提升等项目有序推进,古城独特魅力日渐呈现。陈湾社区、火车站区域等片区改造全面启动,楚河、金雷、三里河等3个棚改项目全面开工。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个,惠及居民2100户,建设拆迁安置房3431套、50万平方米。建设公园4个、提升口袋公园10个,新增绿化面积17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加速完善。升级改造三贤路等4条主干道和南阁路、仲景路等12条次干道及20多条“断头街”“泥水巷”。
6.邓州市的产业基础。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82家。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89亿元、增长14%;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43亿元、增长17%;生物基合成材料产业实现从材料研发到下游制品制造的全链条发展,产值突破5亿元。创新动能加速释放。星光机械成功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等创新主体12家。开发区能级显著提升。累计落地项目71个、完成投资186亿元;入驻企业188家,其中“四上”企业达到141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89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增长17.6%,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2%。
7.邓州市的地理气候。邓州处于河南省西南部南襄盆地中部偏西地区。东接南阳市卧龙区、新野县;西连淅川县;南界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北邻内乡县、镇平县。南北长69公里,东西宽67公里,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山少岗多平原广”为邓州市的地貌特点。邓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朱连山(海拔469.7米)为全市最高点,最低处海拔85米。境内有大小河流29条。河流冲积形成平原,在北部、中部和东部形成大面积肥沃土地。邓州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受季风转换影响,四季更迭分明,温暖湿润。年平均降水量723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1℃左右,年平均日照1935小时,无霜期平均为229天。
8.邓州市的资源禀赋。盛产小麦、玉米、绿豆、黄豆、红薯、棉花、烟叶、芝麻、花生等粮食和经济作物,年粮食总产7亿公斤以上,棉花总产3500万公斤,烟叶总产2000万公斤,花生1000万公斤。家畜、家禽10余类40多个品种,其中,南阳黄牛饲养比重占黄牛总数的95%,年存栏45万头,生猪存栏70万头,家禽1500万只。林木资源丰富,矿产较多。林木57科、69属、150多种。境内有水泥灰岩、熔剂灰岩、电石灰岩(、高岭土、耐火土及煤、黄铁、镜铁等,多产于西部山区。杏山水泥灰岩储藏量13亿吨,溶剂灰岩2亿吨,电解灰岩2000万吨,黑墨大理石1100万立方米,花岗岩储量600万立方米。
9.邓州市的历史由来。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国都在邓州,楚文王12年灭邓国。楚国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穰邑。秦昭王置南阳郡辖邓州。北宋设“武胜军”(治穰),领穰、内乡和南阳三县。元朝初至元十年邓州隶属于襄阳府。至元十六年邓州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南阳府管辖,府治在南阳(今宛城区),州治仍在穰。明代,邓州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清代,邓州仍属河南布政使司南阳府。雍正后,为散州不领县。中华民国改邓州为邓县,属豫南道、汝阳道。民国十六年直属河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划为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于湍河南部置邓县。民国三十七年置邓北县。1949年邓县、邓北县合并为邓县,归属河南省南阳专区。1972年九重、厚坡两个公社划给淅川县。1988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邓县,设立邓州市(县级)由南阳市代管。
10.邓州市的项目建设。2022年,聚焦项目高效推进,筑牢了支撑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2022年全市重点项目228个、总投资1381亿元、完成投资520亿元。其中,列入省重点项目14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15%;列入南阳市重点项目55个,完成投资23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25%;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81个,完全投产达效项目38个。省重点项目数量、“三个一批”累计项目总量均排名南阳第一,年度项目考评排名南阳第四。2022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2个,总投资额940亿元,其中工业项目92个、占比90.2%,投资额30亿元以上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11.邓州市的历史名人。丁声树(1909-1989),号梧梓,河南邓州人,中国杰出的语言学家,词典编纂专家。彭始抟(1645年~1732年)字直上,号方洲,河南省邓州彭桥人,清云南左布政使彭而述之第五子。张仲景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巡,字巡,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新唐书》载为邓州南阳) 。唐朝中期名臣。宗炳(公元375年-公元443年)字少文,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州)人,南朝宋画家。贾黯(1022-1065)字直孺。河南邓州穰县人。以直言敢谏闻名,首论韩琦、富弼、范仲淹可大用,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丙戌科状元。李永茂,字孝源,号约生,今邓州市城郊乡大李宅人。生而倜傥伟异,读书日积一寸。
12.邓州市的主要河流。湍河发源于伏牛山腹地宝天曼的西北巅,出内乡县后于罗庄乡岑子村流入邓州境内。刁河发源于内乡县庙岗乡滚子岭,流经内乡县、淅川县、邓州市、新野县四县。涅水俗名“赵河”,源自镇平县岐棘山(五朵山),经涅阳故城南(今穰东镇),又东南经安众故城西,在东李洼村与严陵河交汇入湍河。严陵河源自镇平县五朵山,在白牛乡娘娘庙村与赵河交汇。沐河又称默河,源自镇平县五朵山,经过马山口镇、王店镇、灌涨镇、最终在罗庄镇境内流入湍河。茱萸河源自禹山,东南流经古代冠军县界,又东南径邓州南境而入新野。排子河源自杏儿山,汇入白河进汉水。爬鱼河又名扒淤河或扒鱼河,古名曲河,源自内乡县入湍河。
13.邓州市的著名山脉。灵山位于内乡县南,邓州西北。禹山位于西南部,山上有禹王庙,山下有龙潭,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山驻扎,故名禹山。覆釜山又名土谷山。明嘉靖《邓州志》载:“其山峰不甚耸起,如覆釜然。上有清禅寺,其右为五龙泉,水四时不竭。山左有先主山,上有先主庙。右为鳌峰山,峰左有济源泉,北为界山,有雅祖洞。”现在的寺庙、泉、洞都无影无踪了。唐代诗人钱起先后两次到清禅寺,写下了《春晚寻覆釜山》和《登覆釜山遇真人》两首诗。洞儿山俗称杏儿山、杏山,位于邓州西南约50公里,绵延数5公里,北抵三尖山。析隈山位于邓州南35公里,《名胜志》秦人过析隈因记其地而名山。
14.邓州市的城市规划。《规划》期限,近期规划至2025年,远期规划至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规划范围包括邓州市域行政区范围及中心城区。发展定位为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目标为2025年称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围绕南阳都市圈打造具有区域引领性的中等城市,实现中心城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双突破,建成绿色邓州、开放邓州、人文邓州、宜居邓州。至2035年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县和河南省现代高效农业生产示范区、具有区域核心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支撑南阳市建设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支点、引领南阳市域南部城镇群发展的南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具有浓厚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15.邓州市的名胜古迹-西清真寺。坐落在市区团结西路(小西关)南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957年由原邓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道光四年重修,原有房屋28间,占地1000多平方米,另有石碑8通,木制匾额21块,明未遭兵焚。清道光二年(1736年)和道光四年(1825年)进行了重修。1958年大炼钢铁时部分建筑被毁。现有礼拜堂、望月楼和卷栅9间,礼拜堂居中长13米,宽8.1米,高10米,5檀,抬梁式结构,内有四个方柱,中间较大,两梢较小,是做礼拜的地方,其西有望月楼。望月楼重檐歇山式房顶以灰色筒子瓦覆盖,南北长10米。东西宽6.5米,高15米,雕龙画凤,八角玲珑,颇具匠心。礼拜殿靠东为巷棚3间,歇山式,长13米,宽9.4米,高8米。礼拜殿、望月楼、卷栅三者以勾连搭式之法组合相连,现归邓州市伊斯兰教协会管理。
16.邓州市的文物古迹-花洲书院。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诞生地,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东南隅,系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知邓州时所创建,距今960多年。花洲书院景区占地130余亩,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主要景点有:百花洲、春风阁、览秀亭、春风堂、先圣殿、万卷阁、不欺堂、回龙榭。六馆四廊是书院丰富文化的结晶。六馆既:中国书院博览馆、范仲淹纪念馆、邓州名人馆、中国历史廉吏文化展馆、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纪念展馆、姚雪垠文学馆,布展内容精深珍贵,极具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四廊是范仲淹诗文碑廊、中国书法大观廊、咏邓碑廊,书法荟萃、精品纷呈。花洲书院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理论研究中心教育基地、河南省园林单位、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研究基地,是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所在地。
17.邓州市的著名景点-古城广场。总用地面积44232平方米,其中,广场用地24763.5平方米,商务建筑用地19468.5平方米。景观规划为“四区”、“十景”,“四区”即跑泉区、古城墙遗址区、广场区、商业文化街区;“十景”分别为跑泉、水阵、树阵、中国象棋园、灯光广场、历史剖面、月季拼花、即景雕塑、邓州市“一圣三贤”浮雕和古城墙遗址。广场建设总投资1500万元,共计铺装花岗岩1.8万平方米;种植大规格风景树153株,乔灌木16万株,绿地8600平方米;安装8组龙柱灯、3组扬帆灯。古城广场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古城商业中心、锦荣名店街和邓州宾馆相互映衬,遥相呼应,互为一体。古城商业中心由16层主楼、多栋商住楼和一条商业步行街组成。
18.邓州市的著名景点-邓州市人民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东临穰城路,北临北环路,西临文化路,南临外城河,总占地37.4公顷,其中绿化用地26.8公顷,绿化率71.6%;是邓州市目前最大的一处综合性公园。公园总体规划以繁体“邓”字为框架,利用平面与立面空间的疏密变化整合出“邓”字的整体形态,力求达到大气、恢弘、现代的效果,以此体现邓州人民古朴、奋进、拼搏的精神。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共划分为老年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喷泉广场区、张拉膜广场区和水体游乐区等五个功能分区;绿化布局按照四季季相变化和邓州地处南北植物过渡带特点,主要分为花海飞歌(春花区)、绿荫逐趣(夏荫区)、霜叶舞蝶(秋叶区)、虬枝映雪(冬姿区)、九州撷芳(新优植物展示区)等五个景观区域。
19.邓州市的名胜古迹-月牙池。春秋战国时期,穰邑(今邓州市区)为楚国别都。楚文王为其妾“桃花夫人”在邓州城区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并凿建了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庙宇楼榭,山旁泉水潺孱,为邓州之绝胜。邓人宋状元贾黯少时常深夜借光苦读于此。邓人明宰相李贤诗曰:“我访桃花洞,桃花犹未开,古柏虬龙舞,悬泉风而筛.春风吹不断,好鸟忽飞来,焚香对仙侣,愧尔生尘埃”。据考证,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邓州重建外城,西南角与紫金山相连,形成一座瓮城,内长百余米,宽处约70米,呈月牙状,故取名月牙池。月牙池在明清时为邓州八大景之一。“金山浮翠”周边先后建有贾状元书院,看花楼,岳王庙,寺庙群,牡丹园,腊梅园,菊圃等景观。是邓州人重阳节登高望远之地,文人骚客曾在此写下了大量诗文。
20.邓州市的名胜古迹-白龙庙。位于腰店乡焦林沙洼村,又称惠润庙、白龙寺,是宋徽宗所赐庙号,周边百姓祈雨的神庙,建于宋代。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庙内碑文记载:自春以来,两月不雨,麦旱,戴知县斋戒四月,七日求雨,当时雨降的很大,戴知县便向皇帝请状,给白龙庙赐名额或封庙号,宋徽宗赐庙额为“惠润庙”。左面有右丞相王、左丞相张字样,由于下半部碑已失,两丞相与碑何关系不得而知。碑文由老宋体字书写,方圆匀称,横细直粗,字字相连,行行相逐,是宰相手书。宋体字是明代中叶形成的印刷体书法,最早见于宋代碑刻。民国三十四年,邑人刘裕民回乡,目睹碑石败坏、字迹漫灭、古珍丧失,便出资建亭护碑,当时的县长刘万斯为碑亭题字云:“古道斜阳观碧落,容总细雨抚黄庭”。
21.邓州市的名胜古迹-穰东陕西会馆。位于现穰东镇二初中和穰东镇小学院内。据碑载,陕西会馆,清朝所建,从陕西移民的弟兄二人张子、张春来穰东后,张春和陕西商人在此做盐典、皮革、干果、布匹、金银货生意,商贾云集,生意兴隆,他们积累的资金也很雄厚,为了生意发展,他们合资在穰东创建了“陕西会馆”,此会馆面积约占地50亩,建筑宏伟,室内雕染通栋,大门高三丈,大门上边有战楼,向北中轴线上有卷棚三间,后有天殿三间,卷棚两边有东西花厅,大殿两侧是耳房。建筑为砖瓦木质结构,建筑精美,整个建筑布局合理,浑为一体,可惜“文革”中被全部拆除建校,现仅存大门照片一张和院内古井一座。
22.邓州市的著名景点-湍河渡槽。位于邓州市市十林镇与赵集镇之间,西距邓州内乡省道3km,北距内乡县20km,南距邓州市26km。湍河渡槽槽身为相互独立的三槽预应力现浇混凝土“U”型结构,每槽18跨,单跨40米,单跨重量达1600吨,单槽内空尺寸(高×宽)7.23m×9.0m,设计流量为350立方米每秒,加大流量为420立方米每秒,单台造槽机重量达1600吨,是国内同类工程中跨度最大、单跨流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湍河渡槽顺总干渠流向,自起点至终点,依次为右岸渠道连接段、进口渐变段、进口闸室段、进口连接段、槽身段、出口连接段、出口闸室段、出口渐变段、左岸渠道连接段等9段组成,其中右岸渠道连接段设退水闸1座,工程轴线总长1030m。
23.邓州市的著名景点-张仲景故里景区。张仲景故里张寨村位于邓州市穰东镇西1.5公里。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纪念地占地6600平方米。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灸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医圣宫第二层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
24.邓州市的文物古迹-八里岗遗址。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9万平米。清理窖穴、灰坑500余座,房屋遗迹48座,墓葬120余处,获得了大量陶、石、骨器等人工制品以及谷物、兽骨等自然遗物,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其中大多数为仰韶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新石器晚期至铜石并用时代遗存。考古发现多人合葬竖穴土坑墓为主,有的留有二层台,每墓葬数人至十数人,甚至近百人不等,多数为二次葬,少见一次葬:早段者多为单人一次葬竖穴土坑墓,以东西走向、头向西者为多见。各墓随葬品不等,少者1一3件,多者20余件,以陶器为主,有的以鼎、罐、钵、器座为一套。在墓地范围内还有多座圆形祭坑。
25.邓州市的文物古迹-吾离冢遗址。位于邓州市东南2公里处,属于城郊乡(现湍河办事处)一行政村,又名“五离冢”、“五女冢”,传为春秋时期邓侯吾离冢,为邓州市第一冢。据《左氏春秋传》载;“鲁桓公七年(周桓王十五年,即公元前705年),邓侯吾离朝于鲁”。吾离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发展农桑,鼓励冶铁铸造,“邓师铸剑”曾闻名天下,又广泛与列国建交,邓国曾一度崛起,屹立于列国之林,是邓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国君。吾离死后,葬于今邓州东南吾离冢村,距今二千六年多年,称之为“邓州第一冢”。邓国吾离之邓姓,在唐代的《元和姓纂》中载:邓,“曼姓,殷时候国也。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综上所述,邓州为邓国故地,邓姓源于邓州。据统计,在中国常用的3000多个姓氏中,邓姓位居第34位,总人数达650万。
26.邓州市的著名景点-编外雷锋团旅游景区。该景区位于邓州市东入市口,湍滨游览区内,紧靠207国道。总占地面积277亩,其中:绿地面积189亩,道路广场面积88亩,总投资1700万元。整个设计以展览馆为主体,周围种植树木、草坪,前面以“一河两湖”为衬托,北与“两山”相呼应,西南设置为小型文化广场,形成以河湖、假山、广场为景点,以园路、小桥为线,以草坪、纪念林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高低起伏、错落有四季有花的园林观。2002年8月破土动工,2003年2正式开馆。该景区的代表性建筑是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与邓州市的标志奔马雕塑相呼应,是全国唯一一座雷锋战友的展览馆,此馆高42.9米,长66米,宽35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
27.邓州市的名胜古迹-汲滩镇山陕会馆。位于汲滩中学院内,始建于清代雍正五年(1728年)。因是湍河、赵河、延陵河三河交汇的水陆码头,咽喉重镇,山陕商贾便在此兴建占地22亩敬奉关公的办事处山陕会馆。四重院落,140多间房屋,山门面西朝河。据传,山陕商人忌讳急滩的 “急” 字,加三点水为财,改急为“氵急 ”。整个山陕会馆坐北朝南,位于中轴线上有雕绘着梅花鹿的三山照壁、悬鉴殿、石牌坊、大拜殿、拜殿、大殿、春秋楼、后花厅等。沿悬鉴殿两侧有东西廊坊、左右厢房和东西花厅及戏楼、藏经楼、钟楼、鼓楼等,地面均为一尺见方的清白石板铺砌。从现存碑文上看,院内有铁旗杆、石狮,雕梁画栋,飞檐走兽,融木刻、石雕、刺绣、铁艺于一体。
28.邓州市的名胜古迹-福胜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初建时为13级,高20余丈,后为兵燹所焚。现存的梵塔共7层,高36.7米,通体呈八棱圆锥状。梵塔造型简洁,比例适度,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浮雕砖塔。塔檐由青砖砌成,塔身周围,每面都有用砖浮雕的佛龛群,约有1300多块佛龛。这些佛龛上,浮雕着天王、菩萨、金刚、罗汉、黄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龛的边缘和拱门的周围,饰有各种蔓草花纹。传说塔底中间有一深井名为“海眼”,有一对金鸭子遨游其中常嘎嘎作响。1988年发现地宫,发掘出金棺银椁等稀世珍宝。金棺银椁放置在玉质石函内。银椁为长方形,安放在须弥座椁床上。椁之前方竖两根檐柱,其上承托仿木结构的房顶,上有脊兽、瓦垄、瓦当、滴水、封檐板等,。银椁盖为七棱形,其上为线形纹饰,前方透雕双龙戏牡丹。
29.邓州市的文物古迹-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 (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说共守南阳,守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时,乃投降。更始诸将要杀,为稍有政治眼光的刘演(刘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归刘寅所部。更始败,引河内太守韩歆同归光武。岑彭墓位于邓州市杨营乡安众村北,邓(州)新(野)公路北50米,东距新野县城7.5公里。北距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50公里,南距襄樊古隆中60公里,西南距道教圣地武当山190公里,西北距内乡县衙85公里,距邓州城区八里岗遗址、花洲书院、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吾离陵、福胜寺塔等景点25公里。
30.邓州市的文物古迹-彭而述家族墓群。彭而述墓群位于邓州市彭桥镇商城路北侧,东北距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90公里,东南距襄樊古隆中105公里,西南距道教圣地武当山185公里,北距内乡县衙90公里。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抟墓在内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彭而述,彭始抟(彭而述五子),分别是明初、清初邓州彭桥有名望人物。彭而述字子钱,号禹峰,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清官阳曲县令,至清代,历任两湖提学佥事,贵州巡抚,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军政要职。康熙四年(1665年)告老还乡时病逝,归葬故里。彭始抟,字直上、号方洲,而述第五子,康熙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御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客学士兼礼部侍郎,经筵讲官,教习官吉士等职,因官清政廉,康熙曾御赐“公明尽职”二匾。
31.邓州市的文物古迹-涅阳故城。位于邓州穰东镇西北1.5公里张砦村一带。东起叶胡桥,西至赵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赵河店,面积约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遗迹明显可见。历年来出土有汉砖、汉瓦、汉五铢钱及残陶器等。《水经·淯水注》载:“涅阳,汉初置县,属南阳郡。因在涅水之阳,故名。”《前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地理志》载:汉高祖刘邦封吕腾为涅阳侯,因以置县。东汉复称涅阳。安帝刘祜封其妹为涅阳公主。西晋时,属南阳国。隋文帝开皇三年改名课阳。唐代此县废。《明嘉靖南阳府志》载:“穰东古城在州东北六十里。世传古穰城即汉穰县也,今穰东铺即其地。在南阳、邓城之中。”《九域志》:“邓州穰有穰东镇。”《金史·地理志》“邓州穰,镇四,其三曰穰东,宋、金皆为镇,非汉穰县。”《元和志》:“邓州理穰,汉旧县。
32.邓州市的文物古迹-霍去病墓。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南冠军村西,紧靠冠军中学,其东为学校操场。墓底平面呈园形,高7米,底直径30米。明《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墓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即指此墓。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西汉名将卫青(卫皇后弟)的外甥,十八岁为侍中,称他为“骠姚校卫”。前123年,立战功被封为“冠军侯”,食二千五百户。前121年,封为骠骑将军。他共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西汉初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汉武帝曾要为他建造府地,他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可惜他只有二十四岁就病死,武帝为了显示他的战功,给他修筑了一座好似祈连山形状的坟墓,葬于匈西兴平茂陵,墓前有卧马、跃马、伏虎、卧牛、人与熊等石刻。今冠军村的霍去病墓,当系衣冠冢以示纪念。
33.邓州市的名胜古迹-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交汇,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每个山头之上还设有小山寨,其中面积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内有数排整齐分布的石屋遗迹、兵营遗址。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60处。长城墙体及山寨内石屋墙体均于自然山体之上用青毛石片(块)干砌而成。长城墙体的宽度在2.3(底)-1.0米(顶)之间,现存残高在0.1-2.6米之间。石屋墙体厚约为0.4米左右,高1-3米不等,石屋分单间和套间,有的设有窗户。朱连山山顶山寨呈东西向长方形,周长约2200米,墙体高1米以上;寨内石屋呈东西向四排近百间,山寨东侧跑马场近10万平方米。
34.邓州市的文物古迹-邓州石华表。始建于汉代,现存于邓州城区一小大门内。石华表立于泮池桥头。上修表亭保护。大理石质,十六棱柱体,身高1.9米,加之座、顶全高2.84米,每边长0.06米,其中五个柱面刻有爵秩人名25人,书体8分。另外五个柱面上用楷书刻劳勒有关华表出土的历史情况。碑文说:“此石柱旧在冠军城同,乃嘉庆年间乡人发土所获,后为嗜古都舁入往上城,寄存学宫。柱面款识八分书题,故吏二十五人,考其爵秩郡邑皆系汉制,且相丁隆、陈钦名俱岁见汉书,其为汉物无疑。窃恐其日就磨灭,因独捐工资,重立于兹以存古迹。”1963年6月,石华表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35.邓州市的文物古迹-杜茂墓。建于汉代,墓高约4米,直径40米,呈圆丘状。明《嘉靖邓州志》记载:“杜茂墓,州西(南)三十里”。杜茂,字诸公,冠军人,初归光武于河北,为中坚将军,建武初为大将军,击五校贼有功,为骠骑大将军。时卢芳与匈奴连兵寇边。茂发边卒筑亭堠,修烽火,芳以城邑来降。初封乐乡候,复击彭庞有功,封广武侯,后定封参遽乡侯。杜茂墓位于邓州市文渠乡孔楼村,豫53线途经此地,交通便利。距内乡县衙30公里, 南阳卧龙岗10公里,襄樊隆中90公里,武当山165公里,与邓州市区各旅游景点相距15公里。杜茂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有保护标志碑,设有专职文物保护员负责看护。
36.邓州市的名胜古迹-邓州唐王桥。唐王桥特指位于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和邓州市九龙乡半店街交界处的西刁河上的普济桥,统指包括普济桥在内以及邓州市境内文渠乡的得子桥、穰东镇的九龙桥和白牛乡的阜民桥,距今400多年历史。《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三子朱慬为唐王,封地南阳。嘉靖42年,唐顺王朱宙栐西去淅川香严寺拜佛,由于道路艰险,便在沿途建筑石桥,一共建了4座桥,每座桥上都有皇帝专用的龙头石雕,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帝王御用石桥,所以被称为唐王桥。该桥原为拱形苏河桥,后毁,改为8墩9孔半河桥。桥身及桥头堡均为青石条和方格体石块砌成,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37.邓州市的名胜古迹-铁铉墓。明《嘉靖邓州志》载:“兵部尚书铁公墓,文达墓东去十数里地名下刁河,有荒丘,为铁铉墓”。铁铉,字鼎石,回族人,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卒子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邓州人。明洪武时铁铉以大学生授礼部给事中,机智聪灵,临事不苟,奏对详明。明太祖朱元璋很器重他,故赐字“鼎石”,洪武末年,任山东参政,镇守济南。朱元璋逝世后,其孙朱允文(建文帝)即位,占领南京,计擒铁铉,铉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南京,时年39岁。今邓州的铁铉墓为其衣冠冢。铁铉墓位于邓州市白落乡阎营村,紧临207国道,南距襄樊市65公里,北距旅游城市南阳65公里,西距丹江口水库35公里,东距新野30公里。铁铉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8.邓州市的著名景点-东顶祖师殿。位于邓州市南二十五公里处的构林镇贺营村境内,占地46亩,是豫西南道教文化圣地。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和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庙会期间,来自豫鄂两省香客游人络绎不绝。现建筑有大门、老君殿、祖师殿、父母殿、转运殿、廊房等,占地面积50余亩,系一方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东顶应始建于唐(大体和武当山始建时间相仿)而盛于明。明代永乐三年,封地南阳称唐定王的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朱柽,曾在东顶监制树起了"圣昌碑",可以想见当时规模之壮观。清末民初已衰,冯玉祥在河南拆庙办学时,东顶也不例外,成为当地小学堂。文化革命时期,大破"四旧",更是几乎被拆除。但即使文革期间,这里仍不乏偏僻乡间的善男信女,前来求签问卦,祈福还愿。
39.邓州市的名胜古迹-墨城遗址。邓州市构林镇西北,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曾出土发现铜壶、陶片和两眼战国水井等文物,是战国墨子与鲁班所筑的演兵城,距今已有2458年。明《嘉靖邓州志》载:"墨城,州南四十里。始筑无考,俗呼黑土城,盖’墨’字之误"。现存有明嘉靖二十六年墨城碑一通。据《墨子》载:墨子听说鲁班在楚国造好了云梯要攻打宋国,宋大夫墨子去同鲁班和楚王理论,并倡导他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理论上战胜了鲁班和楚王后,鲁班想从演练上证实墨子的"守圉"论,于是同意墨子在楚都之北的邓州市构林镇柳凤岗上,筑起一座纯模拟演练的城池。演练实践以墨子为胜,楚王和鲁班彻底放弃了攻宋计划。墨城叫"圉城"。到南北朝刘宋和北魏时在此设“圉县”,属荆州弘农郡辖县。
40.邓州市的文物遗址-房山秦汉墓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邓州市东南11.5公里,腰店房营村房山组北侧。墓地为砂丘,长1500米,宽800米,高出地面8米左右。文物部门初步查明,有战国到汉代墓葬余座出土文物很多,常见的有铜蒜头壶,铜鼎、灰陶茧形壶、陶狗、陶鸡、陶鸭等。1979年当地群众发现一座残空心画像砖墓,为东汉早期墓葬。出土两块大型空心画像砖。一块长工1.32米,宽0.25米,另一块长1.30米,宽0.24米,厚0.15米。两块均陶制、模印、中空、正面上刻朱 ,下刻门吏画像、模印技法为剔底浅浮雕。构图新颖、线条流畅,制作工艺较高,为研究汉代美术史及汉代葬俗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
41.邓州市的文物遗址-冠军故城。位于邓州张村镇冠军、苏楼、汤冢、上仓四村之间,南北长500米,东西宽400米,面积200000平方米。地上可见大量汉代砖瓦,地下多次出土陶器、铜器一类器物。清代曾出土汉代石华表一通。明《嘉靖南阳府志》载:冠军城在州西北五十里,即汉冠军县。武帝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即此。窦宪亦封焉。《清统志》:“冠军故城在邓州西北四十里。汉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割穰县庐阳乡、宛县临马兆聚为冠军侯国,属南阳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武帝以副反应霍去病,去病功冠诸军,故曰冠军。后汉、魏晋皆因之。唐贞观元年(省入新城。〈元和志〉冠军城在临湍县南四十里。永和二年,封窦宪冠军侯不受,四年收宪大将军印绶封为冠军侯遣就国。
42.邓州市的著名景点-湍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享有中原天府,丹水明珠之称邓州市市区北侧,以西北流向东南方向的湍河河道为主体,占地面积1699.7公顷。公园内共有管束植物880种,脊椎动物256种,湿地公园的建成,必将为广大市民及游客打造一个认识自然,休闲游憩的胜地。湿地公园所在的湍北新区是以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为重点,按照生态宜居、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打造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和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区。建设两座跨河大桥、三横三纵六条道路、湍北滨河大道和湍河沿岸风景带,以及湍北新区城市道路、供水、雨污分流、行政管理、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金融邮电等公共服务设施。
43.邓州市的民俗旅游-台湾村。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张村镇的上营村。聚居着1200余名高山族居民的村落,因其数量占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被称为"台湾村"。 1997年在村民陈堂三家发现了编纂于清同治6年的陈氏高山族家谱。清康熙七年,黄廷将军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率十万大军投诚清朝,他在带兵进京途中,受命沿路屯垦,最后的5个营在邓州扎营。依那思罗、迪摩达奥、安笃斯且、安达依鲁等5位兵将随军屯垦后,各娶当地汉族女子为妻,分别改为汉姓陈、周、蔡、黄、林。在300多年漫长的岁月中,五姓后裔繁衍壮大,但=风俗习惯没有改变。自依那思罗距今,陈氏高山族在邓州发展已有335年历史。现在,陈氏高山族保留下来的部分遗物有:陈氏家谱、依那思罗的墓、碑,黄廷将军的头盔、画像及石碑等。
44.邓州市的著名特产-刘集黄酒。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刘集镇的特产。邓州刘集黄酒酿制以优质的小米,糯米等为原料以及小麦为曲,经矿浸蒸,加油、发酵过滤,陈放等工艺酿制而成。其产品风味独特,色味俱佳,酒香纯正,在黄洒界中独树一帜。与采用蒸馏技术制作的白酒不同,自然发酵的黄酒具有活血通络、滋阴养颜、祛寒通经、益寿延年的功效,长期饮用黄酒,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一直以来,黄酒都深受消费者青睐。刘集镇自古以来就盛产黄酒,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黄酒,尤以户周和肖周营最为盛,酒质最好。刘集黄酒以大米或糯米为主要原料,加以红曲蒸制发酵而成,酒质绵甜醇香,有活血通络、益气生津、护脾养肝的功效。近年来,长中、光照等黄酒厂家又加入枸杞、党参、红枣等中草药的配方。
45.邓州市的著名特产-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优良品种之一,居全国黄牛品种之首。南阳黄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口大方正,眼大有神,香甲较高,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肋张而圆,背膘平直,荐尾略高,尾巴较细,四肢端正,筋健明显,蹄大坚实。其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黄色为上。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适应性能均好。黄牛皮致密柔软,是制革的好原料。南阳黄牛主产于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国家在邓州市设有黄牛良种繁育场,研究、改良、发展黄牛。南阳黄牛不但为农业生产提供畜力,而且还提供大量肉类、皮张等畜产品及一批良种种牛。
45.邓州市的地方特产-邓州麻油。河南省邓州市是小磨油制作工艺的发祥地。据邓州志载:早在清光绪年间,邓州小磨油每年就有30余万公斤经汉口“邓帮商行”销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邓州小磨油原料芝麻独特。该地属暖温带区,土壤、水分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芝麻籽粒饱满,千粒平均重达3克以上,出油率高达75%,且油脂中富含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二是制作工艺原始:先将芝麻炒至半煳,尔后用专用小型石磨压榨成糊状,接着按比例兑水,搅拌,最后沉淀,滤净,即成为原汁原味的小磨香油。其三是清、香、醇兼备,曾经有“无风香三里,有风十里香”之美誉;其色清澈透亮,其味甜润清爽,若用以烹炸食品或调制凉拌菜肴,则可去腥臊而生奇香,若配制中药,则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之功效。
46.邓州市的美食小吃-邓州胡辣汤,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的特色小吃。胡辣汤又称糊辣汤,历史悠久,三国时期,曹操偶然品尝到了这种又糊又辣的汤食,大加赞赏,遂亲将其命名为“糊辣汤”。邓州胡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二十余种菜蔬佐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倘稍滴几滴小磨油、老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食之几成天上美味矣。邓州境域经营胡辣汤的,小户几近千家,大户也有数十家。而其中最负盛名的,则为"拐子胡辣汤"和"韩家胡辣汤"了。这两家均为百年老店,在色香味的调制方面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受市井小民欢迎。六十年前邓州城乡便流传着"胡辣汤泡蒸馍,吃饱了晚上看焰火"的民谣。
47.邓州市的美食小吃-邓州窝子面。原为武汉热干面,_传入河南邓州后经过改良更上一层楼,加入了绿豆芽,牛肉丁,浇上牛油辣椒,香辣无别,在武汉最老的热干面馆因为没人去吃而倒闭,邓州的窝字面馆却是日益红火。邓州街头常卖的小吃是窝子面,也是用挑子担着卖的。其做法是:将手擀面条先熟后再做成一个碟子(用碗为模,做成一小盘一小盘的坯子)。客人来了,用黄豆芽煮的汤下面,垫底子的是煮熟的黄豆芽。面出锅后浇上豆腐臊子,泼上辣椒油就行了,其味鲜美、香辣而绵长,经济实惠,老邓州人都爱吃。邓州古城路和团结中路交叉口往西一点有家做的"窝子面"味道极佳。
48.邓州市地方特产-绞股蓝黄酒。邓州特产荣冠牌红曲绞股蓝黄酒系列被世人誉为“南方人参”、“福音草”的神农架野生绞股蓝精品和绍兴特制红曲为主原料精酿而成。酒体饱满可人,口味鲜美醇厚,营养丰富齐全,常饮降血脂、降血压、养颜减肥。是一种集营养保健和饮用美酒为一体的纯天然饮品。纹股蓝黄酒,属于保健酒领域,由黄酒、绞股蓝以及中药配制而成,其工艺流程是 静置→过滤→检验→灌装→灭菌→成品。 本发明对人体具有滋补营养、降血脂、促睡眠、促白发转黑、防治支气管炎、咽喉炎、抗衰老、抗炎、抗癌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均有良好效果。
49.邓州市的著名美食-邓州板面。够风味独特,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其臊子,一般以羊肉为原料,配以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八角、桂皮等20多种佐料炒制而成。其做法是:精选肥瘦适中的嫩牛羊肉,切成葡萄大小的方丁;将干红辣椒入油中炸至焦黄,色味被收入油中时,捞出控油、晾脆,以刀拍碎备用;将切好之肉丁入油,反复煸炒,至肉块定形后,将拍过的辣椒及精盐等调味品适时放入,以文火煎掉肉中水分,待肉丁着色均匀呈枣红色时,离火降温。成品臊子精在工艺,巧在火候,香而不腻、辣而不辛、咸而不涩,色如玛瑙,晶莹悦目,味道鲜美。